中国梦民族脸

建国65周年,回看中国制造价值新标准

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在巴黎发表"新狮子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而这头觉醒的"狮子"正是千万中国人,他们为民族梦实现一直不懈努力。新中国成立65周年到来之际,凤凰网推出独家策划《中国梦民族脸》,回顾在中国发展路上的每一张令人记忆深刻的中国面孔,在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上,他们怎样传播着中国的实力,独特的文化和思想。展望未来能够谁又代表中国元素的"中国脸"。

这些脸引领一个梦

一张脸,引领一世希望,一个梦,含纳一生期待遇见,或怀念。

  1. 袁隆平粮食安全的中国梦

    袁隆平,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饥荒时的粮食梦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饥荒带来了饥饿和死亡,袁隆平也经历了这段饥荒岁月,这时的袁隆平内心有了一个粮食梦。

    以梦为起点,一生圆梦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从1964年开始,为了解决更多人的温饱问题,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从一个构想到逐渐培育出优质的杂交水稻,50年过去了,在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水稻的增产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人远离饥饿。他也被亲切的称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有人说:中国有九亿农民,他一个人,相当于干了两亿农民的活。有人预估,他的种子共创造效益5600亿美元。假设其中分零头给他,那么他的资产就会大致与世界首富卡洛斯•斯利姆•埃卢590亿美元相当。以感动中国的颁奖词看袁隆平先生,最是符合那一句"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2. 钱学森的航天梦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五年归国路

    新中国成立之时,当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授的钱学森希望回到祖国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回国遭到美国政府的阻拦,他们不愿意看到一个极具军事价值的世界一流火箭专家回到"红色"的新中国。于是钱学森被监禁,经过漫长五年的斗争,1955年10月8日,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美国政府终于准许钱学森夫妇回国。

    十年两弹成

    钱学森归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他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3. 邓稼先的强国梦

    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他将毕生奉献给了中国核事业,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心怀强国梦,投身戈壁滩

    在那个年代,他拒绝了美国的优越待遇回到祖国,只因内心怀揣强国梦,希望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个满腔热血的人,为祖国隐姓埋名数十年,当岁月的车轮碾过那篇荒芜的戈壁,他的脸上也留下了车辙。

    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

    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1964年10月,浩瀚的戈壁滩上空升起一团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之后,第一颗氢弹又放出炫目的光芒。中国逐步强大的核实力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邓稼先功不可没。

  • 袁隆平粮食
    安全的中国梦

  • 钱学森
    航天梦

  • 邓嫁先
    强国梦

  • 茅以升的造桥梦

    茅以升,一个与无数桥梁联系在一起的名字,中国二十世纪桥梁之父。

    10岁立志造桥

    茅以升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而他因为肚子疼所以没有去。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

    中国人造的第一座钢铁桥

    1937年9月,由他主持修建的钢铁桥钱塘江大桥竣工通车。钱塘江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双层现代化大桥,它的建成,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人不能建造钢铁大桥的历史,改写历史的这个人就是茅以升。钱塘江大桥既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又是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我国一些重要桥梁工程,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一些负责人都曾经历过钱塘江大桥建设的洗礼。

    终身致力于桥梁建筑事业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他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接受修建我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1955年9月,大桥正式开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落成典礼。

    正如茅以升先生所说:"困难只能吓倒懦夫懒汉,而胜利永远属于敢于攀登高峰的人。"

  • 李四光的能源梦

    中国著名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他为了祖国的能源事业奉献了自己的毕生所学,投身地质研究和实地勘察,为祖国寻找地下宝藏。

    他说: 中国"贫油"帽子是可以摘掉的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他确立了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概念,分析了其特点,并运用这些理论概念探讨了中国的地质条件和石油形成条件,从理论上反驳了西方所持的中国贫油的观点。

    实现我国能源梦

    为解决经济建设中能源紧缺问题,李四光运用自己创建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组织指导石油地质工作,在分析中国地质构造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上世纪50年代初提出华北平原和松辽平原的"摸底"工作值得进行,为大庆、胜利、大港等我国东部一系列大油田的勘探与发现,为摘掉我国"贫油"的帽子和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李四光以毕生奉献,引领了我国的能源梦。

  • 王选的汉字印刷梦

    从科学到技术再到企业,王选用方正完成了他的科学商业化尝试。只要我们还看书看报,就不应该忘记王选。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开创汉字印刷的崭新时代

    1975年,王选对国家正要开展的汉字激光照排项目发生了兴趣。当时国外已经在研制激光照排四代机,而我国仍停留在铅印时代,我国政府打算研制自己的二代机、三代机。王选大胆地选择技术上的跨越,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针对汉字的特点和难点,他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参数描述方法"描述笔画特性,并取得欧洲和中国的发明专利。这些成果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

    科学的商业梦

    1988年后,他作为北大方正集团的主要开创者和技术决策人,提出"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模式,积极倡导技术与市场的结合,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

    对科学技术的研究,过程就是最快乐的事。正如王选所说: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美,给人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酬,是一种高级享受。

    • 茅以升
      造桥梦

    • 李四光
      能源梦

    • 王选
      汉字印刷梦

    这些脸引领一个行业

    这些脸,代表着中国制造新价值标准。

    行业的"民族脸"如何挺进世界?

    多年来,"中国制造"享誉全球,成为众多行业最具特色的"中国脸",在世界的不同角落都能看到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国元素。但不可回避的是,中国制造大而不强,如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如何向工业强国转变,成为名副其实的"民族脸",且听行业专家解说。

    • 成为世界制造业巨头要靠"智慧的大脑" >> 查看更多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依然采取过去那种"引进设备"、"扩大产能"的传统发展模式,仍在重蹈传统产业"引进-落后-再引进"的覆辙。如果不致力于推动能使我国制造业"独领风骚"的核心技术创新,将最终导致我国无法实现真正的"技术跨越",更遑论引领未来制造业的发展。

    • "中国制造"要在服务上动脑筋 >> 查看更多

      中国的制造企业大多处于加工组装环节,产品位于产业链低端,使得企业的生产服务需求主要停留在批发零售、运输仓储等低端服务领域,而对研发设计、品牌经营等高端服务环节需求不足。如果不迎头赶上,中国将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 中国自主汽车产业进军世界做强的方向 >> 查看更多

      中国汽车发展过缓,因素很多,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起步低,加之国有汽车企业体制的束缚和产业政策的偏离,使中国虽成为汽车大国而远非强国。如果这种现状继续下去,中国汽车产业将出现严重的危机。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偏离和国企体制束缚是自主汽车品牌面临的最大问题。

    企业声音

    广汽传祺--吴松自主品牌向中高端发力不是梦
    我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打造中国的中高端品牌,让全世界知道中国人不仅能够造车,而且能够造好车,进而打造中国的世界级品牌。

    小米--雷军进取,需要更远大的梦想和抱负
    通过30年的努力,中国成了全球制造大国。在移动互联网的台风口中,到了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制造的规模托起闪光的品牌,中国消费电子业者真正踏上全球舞台的时候了。

    格力--董明珠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要有吃亏精神
    要想让中国制造企业真正走出国门,立足国际市场,就要有吃亏精神。吃亏精神涉及到成本控制,因此企业内部要做的工作很多,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也要保证质量,这样才能有效竞争。

    结语

    回望中国制造业,已经越来越成为世界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现代产业形式迅速发展,成为了国家经济的主体,也成了国际间不可忽视的力量。要重塑中国的制造业,就要坚持技术立本,坚持自主创新,用新的营销理念,新的发展模式,极向产业链上游发展。同时建立完整的自主创新体系,发展起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成就中国制造价值新标准,从"中国制造"最终向"中国创造"转变。

    快速导航
    这些脸引领
    一个梦
    这些脸引领着
    一个行业
    民族脸"如何
    挺进世界?
    分享到微博

    扫描二维码
    回到顶部